2025年4月16日,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成晓东博士受邀在高新校区图教中心C105会议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System identification problems in complex networked systems”的研究生高水平学术讲座。报告由刘轻尘特任教授主持。
复杂网络化系统由多个子系统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连接而成,在化工、能源、集成电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复杂动态网络的研究是过去十年间系统与控制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与传统的系统辨识问题不同,网络系统辨识需要从大规模网络节点中采集数据,然后通过优化学习的方法构建网络动力学模型,是系统辨识领域中的一个崭新研究方向。在报告中,成晓东博士首先回顾了网络系统模型辨识问题中的若干科学假定。接着围绕网络系统可辨识性的定义,通过列举一组由易到难的系统辨识问题,引发现场师生关于复杂网络模型辨识的思考。随后进一步介绍了图论中伪树(pseudotree)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如何借助伪树这一概念研究复杂网络系统可辨识性。最后,成晓东博士利用矩阵表示给出了复杂网络系统可辨识性判据,介绍了在复杂网络系统中进行激励信号分配的形式化算法,并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如何实现网络模型的辨识,加深了现场师生对网络系统可辨识性的理解。
在报告的最后,成晓东博士与在场师生展开了热烈讨论。针对激励信号施加方法、可辨识性与可控性的内在关联以及算法复杂度等核心问题,成博士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专业解答,令与会者受益匪浅。
报告人简介:
成晓东博士,安徽合肥人,现任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应用数学组(tenured)助理教授。他于2011年和2014年分别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于2018年以最高荣誉(cum laude)获得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博士学位。2019至2022年间,他先后在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系统辨识、模型降阶和数据驱动方法,以及控制理论在能源系统和农业系统中的应用。他曾获得2019年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旗舰期刊《Automatica》的优秀论文奖以及2020年《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杰出论文奖。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皖ICP备05002528号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邮政编码:23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