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空探测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承办的第二十届全国高校自动化系主任(院长)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培养自动化拔尖创新人才,服务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一百余所高校160余位自动化系主任、院长以及众多教学科研骨干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自动化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机制。

开幕致辞:凝聚共识,共绘育人新图景
论坛于11月1日上午举行开幕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枫教授,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刘业勋,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戴先中教授分别致辞。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理工大学吴晓蓓教授主持开幕式。

吴枫副校长致辞
吴枫副校长在致辞中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全国高校自动化系主任(院长)论坛是我国自动化高等教育领域的高层次交流平台,本届论坛主题精准切中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国家战略需求的核心。他回顾了中国科大“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办学传统,强调自动化作为现代工业、现代社会“大脑”与“神经中枢”的关键地位,呼吁各高校共同肩负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通过本次论坛凝聚智慧、共谋发展。

刘业勋副厅长致辞
刘业勋副厅长代表省教工委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他强调,自动化技术正与人工智能、深空探测等前沿领域深度融合,国家对自动化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他提出四点建议:强化价值引领、重构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希望论坛能推动自动化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升级。

戴先中教授致辞
戴先中副主任委员在致辞中肯定了论坛二十年来的引领作用,指出自动化教育应主动适应科技变革,加强跨学科融合与工程实践,构建面向未来的育人体系。他期待本次论坛能形成一批可推广、可落地的改革思路,为自动化类专业建设注入新动能。
主旨报告:前沿洞察与育人实践深度融合
在大会报告环节,七位知名学者围绕控制理论、人才培养、学科融合等方向作了高水平主旨报告。教育部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戴先中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韦巍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赵珺主持。
段广仁院士:控制理论的全驱系统方法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段广仁教授以《控制理论的全驱系统方法体系》为题,系统介绍了全驱系统理论的起源、发展与体系构建。他指出,该理论已成为控制学科的新范式,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研究热潮,为我国控制学科的原始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方勇纯教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认知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勇纯教授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认知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报告中,提出“三向素质教育、三维协同培养、三维联动机制”的一体化育人模式,强调通过学科交叉与机制创新,破解传统人才培养中的结构性矛盾。
乔俊飞教授:数智化时代自动化学科发展的思考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乔俊飞教授以《数智化时代自动化学科发展的思考》为题,分享了在数智融合背景下,对自动化学科发展方向、内涵演进及挑战的前瞻性思考。
张天柱教授:合肥深空探测的发展布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书记张天柱教授在《合肥深空探测的发展布局》报告中,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大自动化系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科研布局与创新成果,展现了自动化技术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关键作用与应用前景。
戴先中教授: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重组思考——自动化专业往何处去

东南大学戴先中教授以《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重组思考——自动化专业往何处去》为题,分析了自动化专业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深入探讨了面向未来的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体系重构问题与可行路径。
古槿副教授:控制与智能双轮驱动融合发展,一体推进自动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党委书记古槿副教授分享了《控制与智能双轮驱动融合发展,一体推进自动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他介绍了清华自动化系以“三论一智”为理论基础,推动控制科学与智能科技交叉融合的学科布局,标志着自动化教育进入“控制”与“智能”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赵云波教授:从两弹一星到深空稀土——中国科大自动化的守正创新之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执行主任赵云波教授在《从两弹一星到深空稀土——中国科大自动化的守正创新之旅》中,回顾了中国科大自动化系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历史贡献,展望了在深空探测、智能制造等新时代使命中继续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
分论坛和圆桌讨论
论坛设立了三场分论坛及圆桌讨论,与会专家围绕多个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各校在工程牵引、多元育人、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分论坛一聚焦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空探测学院副院长秦家虎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尚伟伟教授主持。
李鸿儒教授:面向新型工业化的自动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鸿儒教授在《面向新型工业化的自动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中,介绍了东北大学面向新型工业化构建的自动化课程体系。该体系以“思维+认知+未来”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主线,围绕“建模-优化-控制”自动化科学核心,系统设计了知识结构与课程架构,致力于培养服务国家工业战略的创新型人才。
徐德刚教授:工程牵引、多元育人、工业智能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徐德刚教授以《工程牵引、多元育人、工业智能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题,提出“工程牵引、多元育人、多维评价”的实践教育理念。他结合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阐述了依托国家战略与科研项目,系统提升学生在工业智能领域的工程素养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周郭许教授:“产教共生、理文赋工、敢为人先”的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周郭许教授在《“产教共生、理文赋工、敢为人先”的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报告中,分享了广东工业大学在产教融合、跨学科赋能方面的探索,强调通过校企协同与人文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工程领导力的自动化人才。
曾志刚教授:人工智能知识体系与核心课程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院长曾志刚教授围绕《人工智能知识体系与核心课程建设》,系统阐述了在人工智能赋能背景下,自动化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的重构思路与核心课程的设计路径,为自动化与AI深度融合的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分论坛一的圆桌论坛讨论主题为“攀登新潮:‘十五五’自动化专业发展新图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北大学刘建昌教授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胡庆雷教授,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谭帅副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罗平副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杨辉华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院长曹卫华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吴玉虎教授,就“十五五”期间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方向、学科内涵拓展、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擘画自动化教育未来蓝图。

分论坛一圆桌讨论
分论坛二重点关注控制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重塑,尤其在AI驱动的教育变革背景下,探讨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科技大学钟麦英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何华森副教授主持。
程鹏教授:控制学科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程鹏教授在《控制学科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以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系统介绍了博士生培养的目标定位、运行机制与创新举措,强调通过理念更新、模式创新与方法变革,全面提升博士生的原始创新能力。
黄晓霖教授:进阶式工科科创实验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黄晓霖教授以《进阶式工科科创实验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实践》为题,分享了上海交大构建的“基础-算法-系统”三级进阶式实践课程体系。该课程以无人车、无人机等为载体,融合多学科知识,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与科技创新的自主意识。
胡昌华教授:“三通三合”测控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荣获中央军委一级表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胡昌华教授在《“三通三合”测控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中,提出贯通“理论与实践、专业与交叉、学习与创新”的三通机制,以及“产教、科教、赛教”三合路径,为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化改革范式。
何舒平教授:地方“双一流”高校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安徽大学副校长何舒平教授作《地方“双一流”高校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报告,分享了在学科定位、课程建设与区域服务等方面的经验,为同类高校的自动化专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分论坛二的圆桌论坛主题为“AI驱动,实践拓展:自动化课程体系重塑”,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周纯杰教授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防科技大学吴美平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陆宁云教授、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季瑞瑞副教授,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院长陈海永教授,沈阳工业大学副校长孙秋野教授,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方猛教授,大连海事大学船舶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郝立颖教授,围绕人工智能如何深度融入自动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如何支撑创新能力培养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自动化课程体系重构路径。

分论坛二圆桌讨论
分论坛三聚焦学科建设、数智时代人才培养及新质生产力对人才的需求,分享自动化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的最新进展。广东工业大学徐雍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副主任汪玉洁副教授主持。
俞成浦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学科建设情况汇报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俞成浦教授在《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学科建设情况汇报》中,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团队建设、平台建设与国际交流五个维度,系统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思路与成效,强调了学科系统性布局在提升整体实力中的核心作用。
朱文兴教授:数智时代自动化类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朱文兴教授以《数智时代自动化类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山东大学围绕“专业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多元化、课程体系数智化”构建的特色化人才培养体系,展现了在人工智能革命背景下自动化教育改革的“山大实践”。
杨清宇教授:人工智能赋能下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清宇教授在《人工智能赋能下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中,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深刻影响并重塑自动化专业的知识结构与培养模式,提出了一系列赋能路径与课程融合方案。
陈薇教授:基于OBE理论的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陈薇副教授以《基于OBE理论的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为题,介绍了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控制理论课程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教学设计改革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工程能力。
分论坛三的圆桌论坛主题为“新质生产力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由同济大学陈虹教授主持。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友清教授,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殷明慧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郑元世教授,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院长朱广宇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葛泉波教授,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谭超教授,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宋博研究员,围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自动化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知识结构,培养模式如何适应产业变革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交流与展望。

分论坛三圆桌讨论
本届论坛通过主旨报告、分论坛研讨、圆桌对话等形式,探讨了自动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挑战,促进了全国高校自动化领域同仁之间的交流。论坛的举办也为自动化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全国高校自动化系主任(院长)论坛自创办以来,已经成为我国自动化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风向标。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强化了高校间的协同联动,为构建中国特色的自动化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重要助力。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皖ICP备05002528号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邮政编码:230026